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:“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,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”。对此,六次全会作出重要部署,提出“对年轻干部从严教育管理监督”。
青年的价值取向如同穿衣服扣扣子一样,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,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。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,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长远发展。大力培养年富力强的干部,是实现领导班子更替有序、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必要途径。但应该看到,青年的培养成才和观念养成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,期间或出现消沉、埋怨的动态心理,为此,如何引导年轻干部廉洁从政、扣好第一粒扣子的问题发人深思、亟待解答。
有畏,做心有戒尺的“善怕”者。“凡善怕者,必身有所正,言有所规,行有所止,偶有逾矩,亦不出大格。”有畏,即有所怕而不为。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“钙”,没有理想信念,理想信念不坚定,精神上就会“缺钙”,就会得“软骨病”。年轻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,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,站得稳、行得正、走得远。坚定理想信念,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,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,需要常修常炼,要信一辈子、守一辈子。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。“放于利而行,多怨”。早在2000多年前,孔子就已诠释过政绩观的命题。“政声人去后,民意闲谈中”。作为年轻干部,要有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历史担当,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,做默默奉献者、做辛勤耕耘者、做久久为功者。三是要正确认识 “位”、“为”、“畏”。为政之要,修身为本,严以修身,才能严以自律。故有宋国大夫正考父“一命而偻、再命而伛,三命而俯”,权位越高,人越谦卑。古往今来,决定人生价值的,从来不是职位的高低,而是在职位上是否有所为。年轻干部要效行正考父,把守德扶正、谦虚恭俭当作权力诱惑的思想防线,做到心中有党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责、心中有戒,确保个人不逾矩、权力不越轨。
有为,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。要勤学践悟,以“学生”身份学习实践。“学不可以已”,年轻干部要养成爱读书、好读书、善读书、读好书、活到老学到老的好习惯,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,努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,做知行合一的好干部。正所谓“学所以益才也,砺所以致刃也”,要坚持打开书本向前辈学,放下面子向同事学,俯下身段向群众学,在学中干、在干中学,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,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、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,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。要“没事找事做”,用“老黄牛”的精神积极从业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:“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、喊得来的,而是拼出来、干出来的。”年轻干部要学会“没事找事做”, 主动“搭把手”、“找活干”, 从行动上与“等、靠、要”划清界限。古人云:“行之力则知愈进,知之深则行愈达”。无论是为了成就“小我”,还是为了实现“大我”,多做工作、勤做工作都是年轻干部增强本领、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。要廉洁自律,以“日参省乎己”慎独慎行。廉洁自律是年轻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,“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。”许多反面案例警示我们,大部分腐化堕落、违法犯罪的开始,都是一些不以为然的“小事”,殊不知这些小事正是越界触雷的突破口。对于年轻干部而言,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,要想成就一番事业,就要遵纪守法、廉洁自律,坚持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做到心有所戒、行有所度,不越边界、不碰红线、不触底线,用自律守护廉洁政治的“绿水青山”。
未来属于年轻人,党的事业也终将交到年轻一代手中,年轻干部当有畏有为,起而行之、干净担当,在新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,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作用,做疾风劲草、当烈火真金。如此,青春中国必将焕发新的荣光。
编辑:陆文婷